•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您的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资格考试 >> 注册环评工程师 >> 相关法律法规 >> 模拟试题 >> 环境影响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专项练习:第六章(5)

    环境影响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专项练习:第六章(5)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收藏本页2014-09-12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201-210
    • 第2页:单项选择题211-220
    • 第3页:单项选择题221-230
    • 第4页:单项选择题231-240
    • 第5页:单项选择题241-250
    • 第6页:单项选择题251-260
    • 第7页:单项选择题261-270
    23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所确定的(  )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
    A.河深
    B.河高
    C.河宽
    D.流量
    【正确答案】C
    23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确定城镇规划的临河界限的部门是(  )。
    A.河道主管机关
    B.城镇规划部门
    C.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城镇规划等有关部门
    D.城镇规划部门会同河道主管机关
    【正确答案】C
    23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  )。
    A.修建排水用地
    B.蓄水工程用地
    C.河道滩地
    D.沙洲
    【正确答案】C
    23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进行的活动是(  )。
    A.修建围堤
    B.利用提顶兼做公路
    C.采砂
    D.在河道滩地修建厂房
    【正确答案】A
    23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
    A.外围保护地带
    B.核心区
    C.缓冲区
    D.实验区
    【正确答案】B
    23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的保护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允许进入从事旅游
    B.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C.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D.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正确答案】C
    23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及保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B.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
    C.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D.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予以妥善安置
    【正确答案】C
    23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自然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得进入实验区从事参观考察和旅游活动
    B.可不经批准进入缓冲区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
    C.禁止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D.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己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
    【正确答案】D
    23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已建设成的项目,已造成自然保护区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
    B.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C.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D.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E.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建设非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B
    24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按(  )管理。
    A.实验区
    B.缓冲区
    C.核心区和缓冲区
    D.缓冲区和实验区
    【正确答案】C

      相同系列>>环境影响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专项练习汇总

      在线测试>>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各科目在线测试题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评工程师 辅导资料 相关法律法规 模拟试题 

    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专项练习:第六章(6)
    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专项练习:第六章(4)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