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您的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资格考试 >> 注册环评工程师 >> 技术方法 >> 历年真题 >>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真题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真题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收藏本页2014-09-12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1-10
    • 第2页:一、单项选择题11-20
    • 第3页:一、单项选择题21-30
    • 第4页:一、单项选择题31-40
    • 第5页:一、单项选择题41-50
    • 第6页:二、不定项项选择题51-60
    • 第7页:二、不定项项选择题61-70
    • 第8页:二、不定项项选择题71-80
    • 第9页:二、不定项项选择题81-90
    • 第10页:二、不定项项选择题91-100

      11.某直径为3m的风机离地高度40m,已知风机的声功率级为105dB(A),在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时,距风机20米处的A声级为()。
      A.81dB(A)
      B.78dB(A)
      C.71dB(A)
      D.68dB(A)
      12.某声源的最大几何尺寸为2米,则在不同方向上,均符合点生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计算要求的最小距离是()。
      A.2m
      B.3m
      C.5m
      D.7m
      13.三个声源对某敏感点的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dB(A)、55dB(A)、58dB(A),总的贡献值是()。
      A.56dB(A)
      B.58dB(A)
      C.60dB(A)
      D.61dB(A)
      14.某敏感点处昼间前8个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55.0dB(A),后8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65.0dB(A),该敏感点处的昼间等效声级是()。
      A.60dB(A)
      B.62.4dB(A)
      C.65dB(A)
      D.65.4dB(A)
      15.某公路建设项目和现有道路交叉,周围敏感点如下图所示,应优先设置为现状监测点的是()。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真题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为使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含油废水达标排放,常用的处理工艺是()。
      A.二级生化
      B.隔油沉淀+混凝气浮
      C.离心分离
      D.隔油沉淀+反渗透
      17.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减缓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A.采用工程措施防治地下水污染
      B.加强水资源联合调度控制地下水资源开发
      C.加强包气带对污染物的阻隔和消减作用
      D.制定不同区域的地面防渗方案
      18.某石油化工类项目开展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设置监测井井深19.0m,监测井内地下水水位距井口3.0m,正确的地下水取样点位置是()。
      A.井口下4.0m和15.0m处
      B.井口下4.0m和9.5m处
      C.井口下5.0m和15.0m处
      D.井口下5.0m和11.0m处
      19.承压水含水层一般不易受其顶部的地表污染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承压水含水层水流速度快
      B.承压水含水层水量大
      C.承压水含水层比其上部岩层的渗透系数大
      D.承压含水层与其补给区空间分布不一致
      20.某市集中供热锅炉房安装5×58MW锅炉,采暖期4用1备,非采暖期一般2台运行,个别时间1台运行。单台锅炉烟气量约120000Nm3/h,采用静电除尘+湿法脱硫净化烟气,对烟囱配置的最优方案是设置()。
      A.5座60m高出口直径1.6m烟囱
      B.4座60m高出口直径1.6m烟囱
      C.3座80m高出口直径2.0m烟囱
      D.1座80m高双管集速烟囱,单管出口直径2.0m

      相关推荐: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技术方法真题答案(网友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历年真题汇总

      特别推荐: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评工程师 辅导资料 技术方法 历年真题

    上一篇:2008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真题及答案
    下一篇: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真题答案(网友版)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