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问:现在浓缩池上飘满了浮泥,(颜色是灰色的)我们已经延长了泥龄,减少了浓缩池的进泥。可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答:这样的措施没有针对性,应该增加浓缩池的出泥量,使污泥在浓缩池的停留时间减少,以防厌气发酵。
192.问:UNITANK工艺能否用在大规模污水厂中,有用过这个新工艺的工程师说不宜在大规模污水厂中应用,因为自控等很复杂,而且除磷效果较差,是这样吗?广东猎德污水厂是22万吨/日,上海石洞口污水厂是40万吨/日(近期),据说运行总体情况不错,而且石洞口污水厂要角逐詹天佑大奖,这个工艺用在大型污水厂究竟怎么样?
答:我认为UNITANK工艺也适合大规模污水厂用,但对除磷要求高的污水不适合。
193.问:我们的好氧池为生物接触氧化池,目的是将氨氮从30降至10以下,实际现在加显色剂后和空白差不多。加碳酸钠调节碱度,从后面沉淀池回流污泥,由于回流不好控制,所以有时是泥有时是水。以前发现没污泥回流时整个好氧池的pH值就随水流方向急剧下降,但有污泥回流时就不会了,能保证出水pH值在6.5-7之间。但近几天发现整个好氧池pH值偏低,前端仅6.9,出水5.8左右(进水所有指标和碳酸钠量均未改变,氨氮浓度依然测不出),即使相对以前改善污泥回流状态也是这样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我们好氧池后面的沉淀池是竖流沉淀池(148m3,水量30m3/h),下面有四个小泥斗,在现有状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改善好氧池回流污泥状态?
答:接触氧化法沉淀池的污泥(脱落的生物膜)一般是不回流的,所以要先确认填料上的生物膜是否正常?如果生物太厚就是加大气量冲刷,否则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pH的下降这么多有些反常,理论上解释不通,因为进水氨氮不算高,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氢离子也不至于下降一个多pH单位,唯一可能的是沉淀池积泥过多,在缺氧情况下污泥中酸化菌大量繁殖,回流至好氧池后发生酸化作用所至,当然只是推测。所以建议确认填料上生物膜的生长情况,沉淀污泥暂不要回流,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194.问:(前一贴回复后的问题)我们的系统以前是不回流的,当然因为设计时氨氮根本不需要考虑,以前没认真对待过这个好氧池,监测时发现整个好氧池pH值程下降趋势(按水流方向6.3——5.5——5.3——5.1);同时因氨氮进水浓度增高处理不了,请人来看时有两个建议:一是提高碱度,二是污泥回流。当时只采用了第一个建议,加碳酸钠之后氨氮确实有效去除了,但pH值依然下降幅度比较大,而且很不好控制,后来在进行污泥回流,发现对pH值的稳定有较好的效果,现在就一直回流了。对好氧池系统总感觉很不放心,一来通过好氧过程仅仅是将氮从氨氮形态转化成了硝态氮,并没有将其从水中除去,对环境的危害也没有降低;二来我经常怀疑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请帮助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纸上谈兵不一定说得准,只能供参考。如果回流后生化池的pH能稳定,也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污泥在沉淀池发生反硝化,回流液含OH-,进入好氧池后能中和部分H+。当然只是推测,但不管如何,说明系统去除氨氮的效果是不错的。如果要反硝化,不知反应时间是否够,可试试,在好氧池的中间某时段,设置缺氧区(停留时间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少量曝气,DO在0.5以下),这样可去除一部分硝氮,并稳定pH。还要注意:好氧池后半段DO 高些,至少在3mg/L 以上。 补充说明:我前一贴分析中说好氧池的pH下降可能的是沉淀池积泥过多,在厌氧情况下污泥中酸化菌大量繁殖,回流至好氧池后发生酸化作用所至;在后一贴中又说污泥在沉淀池发生反硝化,回流液含OH-,进入好氧池后能中和部分H+,能稳定好氧池的pH。这二贴似乎矛盾,但这是对二种可能性分析,前者是假如污泥已厌气发酵成酸化反应了,后者是可能缺氧而发生反硝化。现在看来是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195.问:请教水解酸化池的溶解氧应控制在多少范围内,需要安装曝气及搅拌装置吗? 来源:www.examda.com
答:水解酸化池是用泥法还是膜法,如果是泥法有搅拌器就可,如果是接触氧化法,除了安装搅拌器外,再好设置穿孔管或曝气软管之类的曝气装置,主要起辅助搅拌作用。不用担心曝气会影响酸化效果,因为酸化池负荷高,充些氧对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196. 问:我们厂在北京地区,规模三万吨,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运行两年以来,如果开两台泵二沉池(负荷0.9左右)总有浮泥现象,有时候还出现针状絮体。影响出水SS。但是在开一太泵的时候,效果很好,请给诊断!
答:主要原因是二沉池表面负荷太大,因为生物膜的沉降性能比活性污泥法差,设计时其表面负荷至少要小于活性污泥沉淀池的一倍。考试大环评工程师站点——值得您收藏的好站点!
197.问:我们处理的是造纸废水和化工混合废水,采用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近一年来进水氨氮不断增高,大约在25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在30%-40%左右。请问氨氮增高对系统运行有何影响?应怎样处理?假如进水氨氮控制在80怎样处理才能达标?
答:要确认污泥负荷和碱度等硝化条件是否满足?如果这些基本条件都满足,可增加好氧区的充氧量,将内回流闸门开大些,目的是使缺氧区前部的DO上升,使部分缺氧区也具有一定的硝化功能。
198.问:怎么样确定水解酸化停留时间? 用什么标准来确定污水达到水解酸化的程度和效果?
答:酸化时间要通运行试验定的,一般来说酸化池出水pH下降,BOD/COD比增加就说明酸化有效果。
199.问:我们厂采用CASS工艺,进水浓度由去年的COD 在平均250ppm到现在的平均350ppm左右,同时进水悬浮物也比去年多了很多。处理周期是4小时,间歇曝气,采取边进水边曝气2小时的方式,进水浓度没这么高的时候基本采取进水1小时,曝气也1小时的处理方式。在曝气阶段结束时DO基本保持在2ppm以上,但是活性污泥的颜色还是黑色的。每进一批水的水量没有大的变化。采取前一方式处理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处理后出水还是维持在150ppm左右,悬浮物在50~60ppm,污泥呈黑色,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差,结构松散,难见到原生微生物,MLSS 在1700 ppm ,进水BOD在120左右。
答:我初步判断是曝气时间还不够,理由是:进水浓度增加后,你们采用了非限止曝气方式,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一小时的曝气时间,其实不然,因为进水期大部分时间,因水位低,氧的利用率很低的,更重要的是由于负荷增高,上一周期曝气阶段结束时生化过程尚未完成,在静止沉淀阶段加剧了污泥厌气,至下一周期的进水阶段虽然在曝气,但这段时间的曝气实际上只是污泥活性的恢复或部分恢复,实际的生化反应时间并没增加多少。工艺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对的,建议:(1)轮换将各池的污泥闷曝至泥色初步转棕黄色后再进水曝气;还要确认氮或磷是否够?因为进水COD浓度增加后,营养比可能会失调。我只是从表面来推测,仅供参考。
200.问:制药废水,硫酸盐3000-4000,Cl-3000-4000,COD3000-4000,想在水解酸化池内挂填料,但小试发现挂膜相当困难;不知是填料选择不当,还是Cl-较高的原因?环保公司说Cl-超过3000填料就无法挂膜。
答:这样的Cl-浓度会影响生物膜培养速度,但仍可挂上膜的,最好引入活性污泥或厌氧污泥,这样可增加挂膜速度。从填料来看,软性填料最易挂膜,弹性填料次之,半软性填料较差,但软性填料易结球,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