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焊接是利用电能加热,促使被焊接金属局部达到液态或接近液态,而使之结合形成牢固的不可拆卸接头的工艺方法。它是一种在工厂极为常见的机械工艺方法。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种类多、危害大,能导致多种职业病(如焊工硅肺、锰中毒、电光性眼炎等)的发生,已成为一大环境公害。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治理技术日趋完善,焊接污染已得到了相对有效的控制。本文依据我国焊接车间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实用技术,从焊接污染的形成、特点及危害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2.国内外焊接车间污染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
国外对焊接污染研究开始得比我国早,处理技术相对先进、成熟。焊接污染处理设备从单一性、固定式、大型化,向成套性、组合性、可移动性、小型化、资源低耗方向发展。对主要污染焊接烟尘的处理采用局部通风为主、全面通风为辅的手段,以此改善作业环境的污染。
我国对焊接污染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充分借鉴国外相关产品设计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思想。但由于整体水平上的差距,导致在处理设备设计制造、运行费用控制以及处理效果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3.焊接车间污染
焊接车间的污染按不同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化学有害污染和物理有害污染两大类。
3.1.化学有害污染
化学有害污染是指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
3.1.1.焊接烟尘[1]
焊接烟尘是由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蒸气经氧化和冷凝而形成的。因此电焊烟尘的化学成分,取决于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焊剂等)和被焊接材料成分及其蒸发的难易。不同成分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接材料,在施焊时将产生不同成分的焊接烟尘(见表1)。
表1 常用结构钢焊条烟尘的化学成分(mg/m3)
烟尘成份 |
结421 |
结422 |
结507 |
Fe2O3 |
45.31 |
48.12 |
24.93 |
SiO3 |
21.12 |
17.93 |
5.62 |
MnO |
6.97 |
7.18 |
6.30 |
TiO2 |
5.18 |
2.61 |
1.22 |
CaO |
0.31 |
0.95 |
10.34 |
MgO |
0.25 |
0.27 |
— |
Na2O |
5.81 |
6.03 |
6.39 |
K2O |
7.01 |
6.81 |
— |
CaF2 |
— |
— |
18.92 |
KF |
— |
— |
7.95 |
NaF |
— |
— |
13.71 |
(考试大环境影响评价师站点编辑)
环评工程师考试
环评工程师 辅导资料 技术方法
上一篇:
焊接车间环境污染及控制技术进展(二)
下一篇:
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概况(四)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