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一般或小规模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识别主要考虑(  )的影响。
A.对区内环境 
B.区内经济对其
C.对区内、外环境 
D.对区外环境 
32.开发区环境保护对策中规模调整主要指(  )的调整。
A.经济规模 
B.土地开发规模
C.经济规模和土地开发规模 
D.经济规模或土地开发规模 
33.开发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时,根据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核查开发区规划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途径,提出(  )。
A.限制性(防护)措施 
B.补偿措施
C.补救措施 
D.减缓措施 
34.开发区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流系统和能源转换技术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是(  )的集中转换及其集中转换技术的多方案比较。
A.石油 
B.天然气 
C.集中供热 
D.煤 
35.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应分析评价区域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  )等变化对自然生态与景观方面产生的影响。
A.污染源空间位置 
B.污染源空间结构
C.污染物排放位置 
D.污染物浓度 
3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划分析应当依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对其所有的规划方案进行(  )
A.识别 
B.分析 
C.筛选 
D.预测 
3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  )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A.生产、使用、储运 
B.生产、加工、使用
C.生产、运输、储存 
D.使用、加工、运输 
38.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  )。
A.一、二、三级 
B.二、三级
C.一、二级 
D.一、二、三、四级 
39.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风险类型可分为火灾、爆炸和(  )三种类型。
A.易燃 
B.泄漏 
C.有毒 
D.易碎,易裂 
40.(  )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
A.风险识别 
B.源项分析 
C.风险计算 
D.后果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