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您的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资格考试 >> 注册环评工程师 >> 技术导则与标准 >> 辅导资料 >> 环境评价技术-非污染生态影响(一)

    环境评价技术-非污染生态影响(一)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收藏本页2014-09-11
    *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
      1.掌握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及依据;
      2.掌握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原则;
      一.基本术语
      1.生物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又称现存量。是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考试大
      2.生态因子: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如光照、温度、盐分、水份、土壤和大气等)和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任何一个群落都由一定的生物种和伴生种组成,每个生物种均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并在群落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生态作用。
      4.景观: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生态系统的载体。生态系统是相对同质的系统,而景观是异质性的。景观是一个清晰的和可度量的单位,有明显的边界,范围可大可小,它具有可辨别性和空间上的可重复性,其边界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地貌和干扰状况所决定。
      5.景观生态学着重研究景观的三个特征:
      ⑴结构:具有生态系统或存在元素的空间关系。主要指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构形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
      ⑵功能:指空间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物质、能量、物种在生态系统间的流动。
      ⑶变化:生态镶嵌体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6.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考试大
      7.区域环境: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
      8.自然环境:环绕着人群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称。
      9.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10.异质性: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形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
      11.相对同质:指自然等级体系中低于景观的等级系统(主要指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景观的基本特征,即它是由具有相似特征的组分或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组分和元素即表现相对同质。
      12.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应包括对区域自然系统生态完整性的评价以及对敏感生态区域或敏感生态问题的评价两大部分内容。
      13.土壤侵蚀:土壤在外营力(风、水流、冻融和重力)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14.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15.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16.连通程度:指一个地域空间成分具有的隔离其他成分的物理屏障能力和具有的适宜物种流动通道的能力。
      在火灾多发区设置防火障,是为了降低连通性防止火灾蔓延;在森林繁育时注意多物种团块式混交,可防止虫害扩散,同时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考试大
      17.敏感区:指下列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
      ⑴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如饮用水源保护区、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⑵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如沙尘暴源区、严重缺水地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
      ⑶社会关注区,如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医院、及具有历史文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18.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9.频率: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出现的样方数与总样方数的百分比。
      20.密度: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中的数目与拼块总数的百分比。 环评工程师考试 环评工程师 辅导资料 技术导则与标准

    上一篇:环境评价技术-非污染生态影响(二)
    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四)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