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您的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资格考试 >> 注册环评工程师 >> 案例分析 >> 模拟试题 >> 2009年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课后练习题(24)

    2009年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课后练习题(24)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收藏本页2014-09-16
     案例 某地级设区市土地总体规划概况
      某市地处南方经济发达区,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便捷,全市设四个区,市区土地总面积80平方公里, A区154平方公里,B区1254平方公里,C区712平方公里,还有一 “飞地”在相邻D市内,面积31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216.12万人。
      该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水域,其中平原面积最多,丘陵台地次之。该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21.7℃,年降雨量1646.9亳米。地表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四季常青,盛产粮食、塘鱼、水果、蔬菜、花卉等作物,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该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市级划入的森林公园1处,湿地2处。
      2000年进行土地总体规划,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编制的目标和任务、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分区、实施规划的措施等。考试大环评工程师站点——值得您收藏的好站点!
      该市的土地资源和利用的特点是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土地利用率高,利用效益差异较大;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缺乏;部分地区有重用轻管现象,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一、土地利用目标
      为实现2015年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合理安排各业用地,土地利用必须遵循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2.8倍。城市化水平达到68.2%。为此,全市土地利用目标如下:
      1、耕地。通过土地开发、垦复、整理,2015年耕地面积保持10.12万公顷(151.7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6.29%。
      2、林地。增加林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丘陵山区和城乡的全面绿化,提高环境质量。
      3、各项建设事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必要的交通、能源、水利、社会公共设施及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的用地,城乡居民点等非农建设应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尽量使用闲置地、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新增建设用地0.663万公顷(9.95万亩)。其中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0.46万公顷(7万亩)以内。
      4、开垦整理新增耕地。积极开发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鱼塘。规划期间增加耕地面积0.47万公顷(7万亩),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根据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如下(单位: 万公顷):
    0.65

      其中:2015年交通用地其中占用耕地0.12万公顷(1.8万亩)。2015年各项水利工程用地占用耕地453公顷。
      三、土地用途区的划分
      根据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主要规划指标和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将规划指标分解到县(市)、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以落实,通过划分土地用途区实行用途管制。主要用途分区有:(1)基本农田保护区;(2)一般耕地区;(3)林、园用地区;(4)水产养殖用地区;(5)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6)独立工矿及特殊用地区;(7)自然生态保护用地区。
      四、土地利用分区
      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合理安排各地的土地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发挥地区优势,提高全市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根据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以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利用主导方向为原则,并保持县级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将全市分为三个区,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土地利用和实施规划及土地用途管制。
      (一)东南区。该区包括C区。区内地理条件优越,城镇密集,是全市经济发达地区和最重要的农业区,土地利用效率高,生产水平高,土地产出效益大,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同时人均土地和耕地资源较少,用地矛盾和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
      规划期间重点安排好交通、能源、水利、原材料等基础设施用地,起到广州市向西域拓展的纽带作用,加强城镇之间的联系和辐射。对城镇、农村居民点的扩张要严格控制,努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土地整理,增加土地供给量,增补耕地和建设用地。预计2015年区域内城市化水平将达68.21%,工业用地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发展,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业生产应继续发扬精耕细作的传统,走“三高”农业发展道路,提高用地效益,农业生产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二)中部区。该区包括市区、A区,是一个文化古城,是全市人口密度最高和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区,用地矛盾最为突出。土地利用要适应该市作为市带县的中心城市地位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建设用地需要,城乡居民点人均用地指标采用低指标,根据城市建设功能要求和土地资源贫缺的特点,城市配套设施用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方式,要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项目,重点安排好交通、通讯、市政公共事业设施等用地,要保护好城镇人民生活所必须的菜篮子工程用地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三)西北区。该区包括B区和“飞地”,该区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同时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是省的粮食生产基地县。今后要充分发挥土地、水、矿产、林业等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重点加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该区域城乡居民点用地面积普遍较大,在规划期间需要逐步调整。工业用地适宜发展较大型无污染或轻污染项目,农业重点抓好粮食、蔬菜、塘鱼等基地建设。 
      问题:
      1、请问该规划是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还是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依据是什么?
      2、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3、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如何?
      4、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仅作参考):
      1、请问该规划是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还是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依据是什么?
      该规划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法中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2、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该规划环评涉及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独立工矿及特殊用地区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当然,从环评的角度来,还涉及到很多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基本法,本题更关注上述法律法规)。
      3、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如何?
      评价的范围是:该市的市区、A区、B区、C区以及在D市的飞地,共2231平方公里。 “飞地”是指在地理范围内不在该市内,但行政管理上又属该市管理。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指出: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地域范围通常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流域、盆地、山脉等),自然资源特征(如森林、草原、渔场等),或人为的边界(如公路、铁路或运河);二是已有的管理边界,如行政区等。
      4、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相应的环境影响分析;
      (2)土地利用规划与产业结构、交通组织、城市建设的关系规划;
      (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及相应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与评估。具体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特殊生境的影响;   
      (4)生态建设与生态景观保护用地分析;
      (5)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包括对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趋势与生态承载力的相容性分析;
      (6)减缓措施及其对策。
      5、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有:
      (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变化,对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与评估。从题中可看出,园地、林地、水面、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水工、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土地资源有影响,对当地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题中还特别提到交通用地、各项水利工程占用耕地面积,这是环评中要重点涉及的问题。
      (2)土地利用分区规划对环境影响的分析。题中给出了土地利用的三大分区,每个分区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性质不同,其一定会对每个分区的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及对整个城市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土地利用规划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的环境影响分析。
      附:案例考试大纲的要求及答案:(如出现其它规划,则按下述内容灵活处理、适当套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要求)
      ▲(1)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执行情况;
      此答案据不同的规划涉及的法律法规有所不同,但《环境影响评价法》必定涉及。
      ▲(2)规划方案初步筛选;
      《规划影响影响评价导则》规定:
      2.2.3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2.2.3.1识别该规划所包含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经济活动,分析可能受到这些经济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简要分析规划方案对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进行筛选以初步确定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2.2.3.2应当依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其它有关规定,对所有的规划方案进行筛选。
      2.2.3.3初步筛选的方法主要有:专家咨询、类比分析、矩阵法、核查表法等。
      ▲(3)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
      2.2.4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
      2.2.4.1根据规划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每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随规划的类型、特性、层次、地点及实施主体而异;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的结果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
      2.2.4.2确定评价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地域因素,还要考虑法律、行政权限、减缓或补偿要求,公众和相关团体意见等限制因素。
      2.2.4.3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地域范围通常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流域、盆地、山脉等),自然资源特征(如森林、草原、渔场等),或人为的边界(如公路、铁路或运河);二是已有的管理边界,如行政区等。
      ▲(4)判断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5.2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5.2.1应对规划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a)规划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b)规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c)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趋势与生态承载力的相容性分析;
      2.5.2.2评价方法一般有加权比较法、费用效益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对比评价法、环境承载力分析等。具体见附录。
      2.5.3累积影响分析
      2.5.3.1累积影响分析应当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进行。
      2.5.3.2常用的方法有专家咨询法、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系统流图法、环境数学模型法、承载力分析、叠图法/GIS、情景分析法等。 环评工程师 案例分析 模拟试题

    上一篇:2009年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课后练习题(25)
    下一篇:2009年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课后练习题(23)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