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您的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资格考试 >> 注册环评工程师 >> 案例分析 >> 模拟试题 >> 2009年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课后练习题(10)

    2009年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课后练习题(10)

    来源: 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收藏本页2014-09-16

      案例 安徽“皖电东送”西通道等500kV输变电工程   
      1.输变电工程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主要污染因子
      运营期:电磁环境-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场(变电所、输电线路)
      声环境-主变噪声(变电所)、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输电线路)
      水环境-生活污水、油污水(变电所)
      景观影响-影响景观(输电线路)
      施工期:声环境-施工噪声(变电所、输电线路)
      水环境-生活污水(变电所、输电线路)
      生态环境-植被破坏、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变电所、输电线路)
      社会环境-拆迁安置(变电所、输电线路)
      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土地占用、拆迁安置、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和施工人群生活污水的排放,线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考试大环评工程师站点——值得您收藏的好站点!
      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运行噪声及生活污水等。

      2.如何确定输变电工程的评价范围,评价等级?
      答:输电线路评价范围
      (1)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 宽带状区域。
      (2)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输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 带状区域。
      (3)噪声评价范围: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 宽带状区域(教材)。
      变电站评价范围
      (1)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以变电站站址为中心的半径50m 范围内区域。
      (2)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变电站外距离围墙2000m 或距离最近带电构架2000m 内区域。
      (3)厂界噪声评价范围:厂界围墙外1m,环境噪声为厂界围墙外200m(100m-教材) 范围内。
      自然、生态环境
      以线路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m 作为生态环境调查的重点区域。以变电站建站所利用的土地区域及区域生态完整性所涉及区域作为生态环境调查的重点区域。
      评价等级: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按照该规范规定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深度进行。
      声环境影响评价:由于输变电工程噪声源强较低,对居民区声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三级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线路不经过生态敏感区,工程影响范围小于20Km2,工程建设也不会使沿线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减少,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物》(HJ/T19-1997)的规定,评价等级可从简,不作分级评价,仅进行一般分析。
      施工期不作等级评价,仅进行一般分析。

      3.输变电工程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答:
      (1)选线选址与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容性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所涉地区的相关规划,包括国家和省、市的产业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电力规划、城市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分析评价输变电工程与相关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是否相容,是否满足环保、规划、土地等相关部门对工程提出的合理要求,并对工程的线路形式(单回路或双回路等)比选、线路路径、站址及总图方案布置的环境合理性、需回避的环境敏感目标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定性的分析评价,给出措施建议,必要时提出工程线路或站址选择或调整的避让距离要求。
      (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对工程在建设期的噪声、扬尘、弃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以正常工况为主。分析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输变电电磁环境、生态、噪声、废水、水土流失等的产生、排放、控制情况。
      对输变电电磁环境因子及噪声源应表明其源强及分布,对废水排放源应说明种类、数量、成分、浓度、处理方式、排放方式与去向等。
      (3)生态影响途径分析
      主要从选线选址、施工组织、施工方式、敏感目标的诱导影响等方面分析输变电工程在建设期的生态影响途径。
      对运行期应主要从运行维护角度分析输变电工程的生态影响途径。
      (4)污染因子产生或排放量的核算
      对各污染因子的产生或排放点位、量、方式、影响范围(搬迁范围)进行核算和统计分析,并对确定的最强产生或排放点位、量及其影响范围进行重点核算和统计分析。
      (5)环境保护措施
      对工程全过程拟采取的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按环境要素分类予以描述。
      【输变电工程工程分析的内容】工程概况、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总平面布置图、技术经济指标、路径方案、施工工艺、杆塔和基础工程占地、对公路、铁路、电力线的交叉跨越、河流的跨越、污染源分析、环保目标。

      4.输变电工程现状监测内容,监测布点原则是什么?
      答:输变电工程现状监测内容:
      (1)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2)0.5MHz频段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
      (3)等效A声级。
      监测布点原则:
      每个变电所围墙外1m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设4个点,关心点设1个,共5个监测点。输电线路沿线的主要居民点及学校布设监测点。

      5.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答:对环境敏感点,特别是沿线居民进行达标分析。

      6.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设置哪些专题?
      答:
      1.前言  8.所址及线路路径合理性分析
      2.编制依据  9.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工程概况  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4.区域环境概括  11.环保投资估算及损益分析
      5.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12.拆迁安置
      6.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13.公众参与
      7.水上保持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4.结论和建议

      7.如何对输变电工程选址、选线进行合理性分析?
      答:对所址及线路路径通过与规划、法规、产业政策相容性分析,并对推荐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说明推荐方案选择是合理的。

      8.输变电工程的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有哪些?
      答:输变电工程的环境敏感区域建议结合评价范围做答。
      变电工程的保护目标:评价区内的居民点、学校及自然保护区。

      9.如何开展输变电工程公众参与工作?
      答:采用张贴公示及将环评简写本在网上公示等形式,向受项目影响的地区公众公开项目建设及环评信息,同时采用调查表的形式对项目区公众进行公众意见调查。

      10.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对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对林业资源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11.输变电工程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对线路沿线、变电所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12.输变电工程电磁场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及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输变电工程电磁场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分析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对线路沿线、变电所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13.输变电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土地占用、拆迁安置、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和施工人群生活污水的排放,线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4.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和内容有哪些?
      答:调查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调查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土壤基本情况。调查中须特别注意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极端问题,如最大风级、最大洪水。
      (2)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首先须分辨生态系统类型,包括陆地生态与水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系统,然后对各类生态系统按识别和筛选确定的重要评价因子进行调查。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查包括植被(覆盖率、生产力、生物量、物种组成);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法定保护生物和地方特有生物的种类、种群、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稳定性与脆弱性;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
      (3)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人类干扰程度(土地利用现状等)、资源赋存和利用,如果评价区存在其他污染型工、农业,或具有某些特殊地质化学特征时,还应该调查有关的污染源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水平。 
      (4)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即调查地方性敏感保护目标及其环保要求。 
      (5)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调查。 
      (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调查方法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从地区环保部门和评价区其他工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收集有关评价区的污染源、生态系统污染水平的调查资料、数据。 
      (2)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野外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进行评价区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查可采用现场踏勘考察和网格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在评价区己存在污染源的情况下,或对于污染型工业项目评价,需要进行污染源调查。根据现有污染源的位置和污染物环境输送规律确定采样布点原则,采集大气、水、土壤、动植物样品,进行有关污染物的含量分析。采样和分析按标准方法或规范进行,以满足质量保证的要求和便于几个栖息地、几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比较。景观资源调查需拍照或录像,取得直观资料。
      (4)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3S”技术),可采集到大区域、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5)访问专家,解决调查和评价中高度专业化问题(如物种分类鉴定)和疑难问题。 
      (6)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如候鸟迁徙等。

    环评工程师 案例分析 模拟试题

    上一篇:2009年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课后练习题(11)
    下一篇:2009年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课后练习题(9)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